动植物为什么会死亡视频(动植物为什么会死亡视频讲解)
自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物种自身。人为原文包括:人为破坏、环境污染、乱捕滥猎、过度开垦。
一、自然原因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2、物种自身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
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如朱鹮,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灭绝。
二、人为原因
1、人为破坏
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
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
2、环境污染
20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3、乱捕滥猎
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4、过度开垦
因人类过度放牧和开垦,使草原沙化愈加严重。野山羊、黄羊等草原生物的数量也在锐减。
扩展资料:
动物灭绝
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约95种,两栖爬行类约80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
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本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 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 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公约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多边物种保护协议,目前共有160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通过各缔约国政府间的合作,加强贸易控制来切实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确保野生动植物种的持续利用不会因国际贸易而受到影响。现在每年约有50万宗贸易是按照CITES制定的标准、要求和程序进行的,公约保护了不少于5000种动物和25000种植物。
CITES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公约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濒危动物
参考资料:人民网-动物灭绝
动植物死后为什么会消失不见?任何动物或者植物死后都会归于土壤,不仅肉体会被其他动物所啃食,就连骨头最终也会腐烂殆尽,什么也剩不下。可是为什么有些动物却能够成为化石呢?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答呢,其实化石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事实上其实具有极强的随机性的。这种随机性和动物的死亡地点息息相关,之所以有大量化石出土的地点在远古时期都曾经是海洋,正是因为海底是最容易形成化石的地方。简单来讲,当一些动物死于易于形成化石的地带后,这些动物的遗体堆积并因为自然作用而逐步被掩埋。
当然,仅仅是掩埋并不能形成化石,还必须要经过漫长的成岩作用才能够最终形成化石。其实很多人对于化石都有误解,认为只有类似于恐龙骨骼化石的那种东西才是化石,其实化石家族的成员是十分庞大的,恐龙骨骼化石不过是其中的一类,被我们称之为实体发生了变化的实体化石。简单来讲,就是恐龙的肉体已经腐烂殆尽,只剩下了骨骼,所以说这种实体化石的实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么说,难道还有实体并非发生变化的实体化石吗?难道有动物的肉体没有腐烂就成为了化石吗?当然有,而且还很多。
其实我们非常常见的珊瑚和有着钙质骨骼的贝壳就是一种化石,只不过它们不需要经过漫长的掩埋和成岩化作用而已。还有一种实体化石形态就是琥珀,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都会有这么一课,文学化的描述了琥珀的形成,说是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被封在了琥珀之中。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体化石,当动物被某种物质迅速覆盖并完全与空气隔绝之后,那么其遗体就不会腐烂,可以原样保存几百万年。除了苍蝇蜘蛛这种小动物被封在琥珀中之外,还有在西伯利亚冻土中发现的猛犸象化石也是实体化石,其不仅骨骼完好,所有的皮毛血肉和内脏器官都是完好无损的。
当然了,化石并不单单指具有生命的有机物遗体,还有生命活动所造成的印迹和遗迹也可以称之为化石,比如我们常见的远古动物脚印化石就是典型的印记化石,还有一些植物被埋在土壤之下,经历漫长的岁月而腐烂殆尽,但是其曾经存在在这里的印迹并没有消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片拥有叶片印迹的化石。总之,化石的种类繁多,多种多样的化石为人类研究远古地球生命和生命活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化石,人类对于远古的研究也就只能限于推测,而现在我们却能够切实感受到古代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动物在丧失交配能力前就会死亡,为何人类不会?在自然界中,衰老是一项非常奢侈的行为,大多数动物都无法存活到衰老,就会因各种原因而死亡,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动物丧失交配能力就会死亡?
动物之所以活不到丧失交配能力就会死亡,其实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并不是长寿基因,而是繁殖能力强的基因。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有袋类生物叫做宽足袋鼩,它们达到性成熟的第一个发情季节时,雄性宽足袋鼩会抓紧一切机会与雌性交配,哪怕因此而器官衰竭,哪怕因此毛发脱落,双眼失明,甚至死亡,它们也不会停止。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们体内拥有大量的雄性睾酮素,这种激素能够帮助它们更具有雄性魅力,但同时也会损害它们的身体健康,使得它们只能交配一次就死亡,而雌性宽足袋鼩则能够生活好几年。
按理说,这种雄性激素会造成生命早逝,应该被淘汰才是,但事实上恰好相反,没有拥有这种雄性激素的个体才会被淘汰。
这是因为睾酮素虽然能够造成生物早亡,但是它也有助于生物交配,让生物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因此后代的体内就会携带这种激素。反之,由于雄性激素较少的个体在性竞争中处于下风,导致它们寻找不到配偶,更无法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所以它们才是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的那种。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在挑选基因时,虽然会挑选有利于生物个体生存的基因,但是相比于交配,它们会更倾向于后者。
除此之外,自然选择还会有意让丧失交配能力的个体死亡,比如:一旦丧失交配能力之后,身体的技能就会下降,就会导致非常容易被食肉动物捕食,或者说衰老的食肉动物因为捕捉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比如:狮王在还未丧失交配能力时,身体机能就已经不如年轻的雄狮,导致它们会被新的狮王取缔,最终在草原上流浪。
匮乏的能量
之所以让丧失交配能力的个体死亡,其实是因为地球上的能量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能量,无法供应无限的生物需求。
既然能量无法供应所有的生物需求,那么淘汰衰老的个体有助于种群的延续。这是因为衰老的个体会消耗能量,其次衰老的个体不具备繁殖能力,无法延续种群。
事实上,大多数生物都无法存活到衰老,在此之前就可能会因疾病、身体素质差或者各种原因被自然界淘汰了。
人类为什么能长寿?
人类之所以能长寿,其实和人类会照顾小孩有关。在国外有一种假说叫做“外祖母假说”,科学家们在非洲几内亚的原始部落中发现,当地的祖母会帮助年轻的女儿照顾她的孩子,这使得年轻的女儿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继续怀孕,提高了种群繁殖后代的速度。
再者,有祖母照顾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虽然祖母无法繁殖后代,但是她的存在可以让她的女儿也出去寻找食物,这样寻找食物的速度较快,能够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据科学家观测,在非洲的原始部落中,有祖母的家庭和无祖母的家庭相比,后代的成活率更高,获得的能量也更多。
所以在人类的种群中,长寿的个体不仅不会拖累家庭,反而有助于种群的繁衍。因此,一些短寿的个体被淘汰了。
除此之外,在人类步入农业社会之后,能够获取到的能量更多了,而且家庭也已经定居了,使得老人也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因此提高了人类的整体寿命。
而现在,现代化的医疗条件以及安全的生活环境,使得人类寿命一再提高,即使丧失了繁衍后代的能力,我们依然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生物之所以在丧失交配能力后就会死亡,是因为丧失交配能力后生物的身体机能会下降,导致容易被天敌捕食,或者是因捕食不到足够的能量而死亡。比如:狮子在野生环境下只能存活10-15年,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下能够存活20年左右。
人类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人类会使用工具,并且驯化了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再加上人类的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所以人类能够在丧失繁殖能力之后,仍旧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
- 植物细胞为什么会有细胞壁(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
-
2023-12-02 09:07:28
-
- 植物为什么笑(植物为什么笑么功效)
-
2023-12-02 09:07:28
-
- 为什么植物叶子会电人(植物会被电吗)
-
2023-12-02 09:07:27
-
- 乌龟会咬水中植物吗为什么(乌龟老吃水里的植物
-
2023-12-02 09:07:27
-
- 为什么植物能改善环境的(植物能改变环境吗)
-
2023-12-02 09:07:27
-
- 食虫植物为什么要缓苗(食虫植物需要喂吗)
-
2023-12-02 09:07:27
-
- 植物不晒太阳为什么会黄(不晒太阳为什么皮肤越
-
2023-12-02 09:07:27
-
- 家里植物为什么会变黄(家里的植物变黄)
-
2023-12-02 09:07:27